净值曲线“大俯冲”,但斌“接飞刀”?

admin 2 1

净值曲线“大俯冲”,但斌“接飞刀”?

  文|翠鸟资本

  当前,全球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,权益投资领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不断放大。

  知名基金经理但斌近期的操作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争议,因为他出现了一种“散户型”风格!

净值曲线“大俯冲”,但斌“接飞刀”?

  这位去年中国私募冠军的产品净值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的“大俯冲”,这一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,不仅是市场环境的复杂性,更是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的深层次问题。

  这种“接飞刀”式的投资行为,是否真的值得效仿?其背后的风险与教训,又能否为我们提供新的投资思路?

  净值大跌

  特朗普关税“黑天鹅”出现之后,全球资本市场未能幸免,特别是美国本土上市公司连续多日经历“杀估值”。

  截至4月11日,美股大盘股基准指数“标准普尔500”的年内跌幅达到8.81%。

净值曲线“大俯冲”,但斌“接飞刀”?

  即便不到十个百分点的跌幅,足以让部分对冲基金、使用杠杆投资的散户浮亏惨重,甚至爆仓,因为部分权重股票的跌幅远超宽基指数。

  来看看中国股票私募基金,但斌的产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,年内净值跌幅超过25个百分点。

  再来看看回撤值,衡量投资组合在选定周期内从更高点下跌到更低点的更大跌幅,更大回撤能够直观地反映投资在最不利情况下的潜在损失程度。

  私募排排网采集的数据显示:截至4月11日,但斌上述代表产品年内更大回撤值高达31%。

  还有更加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:但斌更创下了近两年的更大回撤。

  换言之,如果有投资者在两年前就已经慕名购其产品,即使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,拿了两年至今已经浮亏严重。

  痴迷英伟达

  在整个中国基金圈,但斌对于美股的投资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,特别是对英伟达的重仓押注。

  暂且不提近期出现的净值回撤,2023年和2024年但斌的旗舰产品成为中国百亿私募基金经理们的“遥不可及”的同业产品。

  公开数据显示:2023年和2024年但斌产品的年度净值收益分别达到35%和57%,对于收益率来源他“并不避讳”。

  恰恰就是英伟达,ChatGPT热潮在全球掀起之后的核心科技股票。

  2024年,但斌以上述高企的收益率,一举拿下了中国百亿私募业绩的冠军。这个业绩让其扭转了2021-2022年的低迷业绩,当时他重仓了特斯拉,让其净值表现相当失望。

  从特斯拉到英伟达,但斌实现了完美转身,并收获了更多高净值客户的资金追逐,也让其对海外科技股票更加执迷。

  一个重要迹象就是:但斌使用了杠杆工具,他的一只离岸美元产品在美国 *** 申报材料中出现买入三倍做多美股科技股的产品。

  不论是基金经理还是个人投资者,一旦动用杠杆资金进行博弈,背后要么就是跟风或者盲目自信所致。

  历史上,大牌对冲基金因杠杆投资导致破产的比比皆是,包括1990年代末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、2021年Archegos爆仓事件,后者更直接让合作方瑞士信贷遭遇空前的损失。

  这背后,但斌对于单只股票的“过度自信”,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风险,毕竟这是一个为外部客户受托管理资产的生意。

  一条路走到黑?

  值得注意的是,2025年2月但斌一度减仓美股,但后来就因为“没管住手”,再次进行了押注。

净值曲线“大俯冲”,但斌“接飞刀”?

  梳理但斌的朋友圈内容,有如下操作信息:

  2月份将股票资产70%的比例进行卖出,并清仓了上文提交的美股杠杆工具;仅留下了苹果、亚马逊、谷歌、脸书、微软和英伟达的少数头寸。

  这说明但斌在2月初——在中国本土公司DeepSeek对海外科技资产的“冲击”——进行了技术性的减仓,逢高抛掉了。

  基金经理逢高减持,这本是一个明智之举。

 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,此次减持后,但斌很快就将英伟达等股票再次增持了!

  诸多投资者想必能体会到,但斌卖了后马上买回来,很像散户投资者的行为。

  按照但斌在社交媒体的说法:“(2月份减持之后)怕错失人工智能时代,另外想着发生新的地区战争是太小的概率事件,很快又买进去了,导致净值回撤较大!”

  通常来讲,散户刚卖又买股票,背后体现着复杂心理,基于损失厌恶心理匆忙抛售,可抛售后又因害怕错过反弹,在追涨心理驱使下立刻买入。

  最终,但斌陷入刚卖又买的混乱操作循环中,投资收益自然受到回撤影响。

  但斌的案例,很容易让投资者想到投资领域的“接飞刀”。

  当明星股票如坐过山车般直线下冲,市场弥漫着恐慌情绪时,部分投资者却逆向而行,急切入场买入,妄图抓住抄底的“绝佳时机”,这便是“接飞刀”。

  这就如同徒手去接一把从高处急速坠落的锋利飞刀,稍有不慎就会伤得很重,至少也会让投资者深陷被套牢的困境,难以脱身。

标签: #伟达 #回撤 #净值 #投资 #投资者 #股票 #杠杆 #跌幅 #产品 #飞刀

  • 评论列表

  • 迷业绩,当时他重仓了特斯拉,让其净值表现相当失望。  从特斯拉到英伟达,但斌实现了完美转身,并收获了更多高净值客户的资金追逐,也让其对海外科技股票更加执迷。  一个重要迹象就是:但斌使用了杠杆工具,他的一只离岸美元产品在美国证监会申报材料中出现买入

    2025年04月21日 18:13

留言评论